我所设计并提出一类含Si的Pincer钌配合物是具有潜在高活性的CO2加氢催化剂

发布者:雷鸣发布时间:2022-10-12浏览次数:15

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带来如温室效应等全球性环境问题近年来越来越受到政府和科学家的关注利用CO2作为可再生的丰富的C1源合成甲酸(HCOOH)、甲醇(MeOH)其他碳氢化合物是发展可持续能源化学技术的关键战略。过渡金属配合物催化CO2加氢是CO2转化的一条绿色、经济的有效途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北京化工大学计算化学研究所雷鸣课题组研究了Leitner等报道的[Mn(Ph2PCH2SiMe2)2N(CO)2]催化剂用来催化CO2加氢反应,发现此类催化剂具有催化CO2加氢的巨大潜力(Dalton Trans., 2021, 50: 7348-7355; Inorg. Chem., 2022, 61(14): 5616-5625; Phys. Chem. Chem. Phys., 2022, 24(21): 13365-13375)近期,雷鸣和杨作银课题组通过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计算Leitner报道的Mn催化剂的基础上构建了含SiPincer配体的Ru-PNP(PNP=(Me2PCH2SiMe2)2N)催化剂提出该钌配合物具有潜在的高催化加氢活性,并讨论了溶剂和不同配体的影响,相关成果全文发表在Dalton Trans.(https://doi.org/10.1039/D2DT01352E)

如图1所示,本文采用DFT方法探究了探讨了Ru-PNP配合物A1催化CO2加氢反应机理整个催化级联反应由三个催化循环组成:CO2加氢为甲酸,甲酸加氢为甲醛,甲醛加氢为甲醇。每个催化循环均包括两个步骤:通过氢转移步骤完成CO2/HCOOH/HCHO的加氢以及催化活性物质A1的再生 

 本文分别研究了三个反应阶段(三个反应循环)的反应机理23和图4)。计算结果表明,各阶段中,优势路径分别为Path A1, Path B1Path C1。由于含甲酸分子的配合物D1的稳定性,本文提出甲酸盐辅助氢气活化反应步骤可能是A2再生为A1的主要氢气活化的催化活性组分的再说策略,反应自由能能垒为20.2 kcal/mol,且为各个阶段优势路径中的速控步。

 

  

   同时,本文也探究Ru-PNP配合物催化酮加氢的可能性探究了Ru-PNP催化丙酮加氢的反应机理同时提出,该Ru-PNP具有氢气加氢和转移加氢的催化加氢活性。如果催化活性组分A1的再生可考虑以异丙醇作为氢源,即丙酮加氢的逆反应-异丙醇脱氢过程此过程的反应自由能能量跨度为16.1 kcal/mol(E3TSE1-2)

本研究还研究了溶剂对该反应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该反应在甲苯中的速度决定步骤仍然是甲酸盐辅助的H2活化步骤,其自由能能垒为22.5 kcal/mol不同溶剂对反应氢转移模式的影响不同如甲醇辅助氢气活化过程中,氢负离子转移和质子转移在甲苯溶剂中是同步的,而在甲醇溶剂中是步的(质子转移先于氢负离子转移)

最后,我们还研究了钌螯合物[RuH2(Ph2PCH2SiMe2)2NH(CO)][RuH2(Me2PCH2CMe2)2NH(CO)]在三个反应阶段的关键步骤的活化能垒(如表1。计算得到[[RuH2(Ph2PCH2SiMe2)2NH(CO)][RuH2(Me2PCH2CMe2)2NH(CO)]催化甲酸盐辅助H2活化的能垒分别为21.0 kcal/mol19.1 kcal/mol都具有较好的催化CO2加氢反应活性。

  

综上所述,该文采用DFT方法[RuH2(Me2PCH2SiMe2)2NH(CO)] (Ru-PNP)催化CO2加氢制甲醇进行了深入研究。计算结果表明,由于配合物D1的稳定性,甲酸盐辅助H2活化比甲醇辅助H2活化和直接H2活化更有利。甲酸盐辅助H2活化是三个反应阶段的速率决定步骤,能垒为20.2 kcal/mol同时,钌螯合物既可以H2为氢源驱动二氢加氢,又可以异丙醇为氢源催化转移加氢。此外,钌螯合物催化剂[RuH2(Ph2PCH2SiMe2)2NH(CO)][RuH2(Me2PCH2CMe2)2NH(CO)]CO2加氢制甲醇方面也具有一定的潜力。该工作为设计用于二氧化碳C=O转化的过渡金属催化剂提供了理论依据。该文的第一作者为计算化学所2018本科毕业论文生周颖同学。此工作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基金项目的支持。